食货志带鱼记钱江晚报

发布时间:2023/12/5 9:56:08   点击数:
□徐荣木一舟山素有“东海鱼仓”之称。在老舟山人的记忆深处,深藏海中的鱼类是捕不光的,早晨出航,随意一网下去,拉上来一兜兜鲜鳞鳞的带鱼,傍晚时分,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,落帆归港。满舱的鱼卖不掉,吃不了,就腌制、晒鲞、酒糟……舟山带鱼源自大自然的馈赠,是东海渔场的代表性鱼类,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,其繁殖能力很強,一条母带鱼一次产卵量达数万粒。带鱼像候鸟一样,春季北游,冬季南下,由此形成了带鱼的春汛和冬汛,其产卵、繁衍、生长有规律可寻。有一位资深渔民老大告诉我,他上世纪60年代下海捕渔,海上闯荡近50年,能凭经验估算海里鱼之品种和数量,并依据时间、潮水和天气,可基本判断带鱼的走向。这个,我信。舟山带鱼营养美味,以“骨小体肥、肉厚油润、细嫩滑爽、鲜而不腥”的特点,获得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商标拥有者。舟山人不无自豪地说,舟山带鱼被誉为“世上顶好吃的带鱼”,口碑是吃出来的。我记得小时候,带鱼是餐桌上一道很普通的菜肴,大概是因为它既便宜,味道又鲜美,烹饪又随心所欲而广受欢迎。有一位老渔民回忆,上世纪70年代前,东海渔场中鱼群的密集程度难以想像,有时一网下去捕几万斤常见,甚至十几万斤都会遇上,曾有渔民用一杆竹篙插在鱼群中,竹篙久不倒下,这一奇观,让人叹为观止,津津乐道。在我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,海岛粮食不足,不少人食不裹腹,是带鱼等鱼产品喂养了海岛渔村,喂养了海岛人的生命。之后,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,近海鱼类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,渔业资源的衰败超乎人们的想象,一网下去,通常只有少量生长快、寿命短的低值鱼类,甚至会捕空网,而捕捞成本越来越高,舟山渔民面临尴尬局面。带鱼等主要鱼类越捕越小,越捕越远,汛期不再来,鱼儿找不到回家的路了。东海无鱼,残酷的现状令人痛心、惊醒。东海带鱼呈逐年递减趋势,仍以顽强的生存能力与环境抗衡着。一位渔业专家告诉我,带鱼一般生长二年以上才产仔,如今一年带鱼就产仔的很常见,它们这种自我救赎,应对生存危机的现象,无不让人类感到惊讶与汗颜。古人云: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舟山人世代向海而生,因鱼而兴,因鱼而荣,靠海吃海,海里没鱼了,这是对人类过度汲取海洋资源的惩罚。鉴此,已故舟山籍老作家叶宗轼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“大海的呼号”在上海《文汇月刊》上发表,引起人们的高度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anbaobanben.com/wbfx/168276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.